11月8日,青岛财经职业学校落实“十个一”2019——2020学年“走进圣人故里,体味传统文化,探寻威武之师,弘扬爱国精神”为期三天的研学旅行落下帷幕。当天下午,当满载而归的同学们落地校园,由家委会精心组织筹办的欢迎仪式及研学汇报展演又让这种家国情怀进一步升华为同学们阔步前行的内生动力。作为研学旅行的最后一站——学校,同学们在家校合作的努力下,再度启程,向着理想和美好未来,雄劲出发。

在交流与静思的交互转换中,下午4时许,满载280名研学师生和研学导师的大巴车相继抵达青岛财经职业学校门口,“热烈欢迎2019级师生凯旋归来”的大横幅和标有“圣地凯旋”几个大字的拱门赫然出现在眼前,研学师生们享受到贵宾般的待遇,正如出发时的满含期待一样,学校的精心布置,又让此次研学旅行的终点惊喜爆棚。

这场别开生面的欢迎仪式是由学校家委会主导的,家长及学校师生像迎接新人一样,掌声此起彼伏,眼中满含期望,默默发出祝福和祝愿。

趁热打铁,活学活用,为了检验并巩固本次研学成果,刚刚放下行李,同学们便满血复活,于操场集结,整齐列队,青岛财经职业学校2019级学生研学成果汇报展演在学校、老师、同学和家长们的见证下启幕,同学们带着一份感恩、一囊收获,向老师、家长、同学们重现了拜师礼等儒家传统文化,通过研学感悟发言展示了一个积极向上、勇于攀登的自己。

看着整齐划一的拜(亲)师礼,见证孩子眼神中透露出的快乐与坚定,不少家长为之动容,泪水浸湿眼眶……三天的研学旅行,同学们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成长与改变,向上向好。

从由拱门进入的那一刻起,“文行忠信、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便已通过家校双方的共同努力,接壤礼义仁智信和爱国精神、家国情怀,让此次研学旅行的果实落地生根,而校长、老师、同学们发自心底的勉励、同行、感悟,则若春雨沐笋,让260多位学子在人生发展的枝脉上蓄势,破土发芽……

以下是部分学生家长的感言摘录:
2019级计算机三班张子浩同学家长:
此次游学之行,孩子们开阔了视野,获得了知识,学习了传统文化,懂得了更多的道理。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我们祖国强大了,衣食充足,物质充实,每个人更应该拥有强大的精神财富。“孔圣之道,儒家之仪”,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
感谢家委会和学校策划的此次活动!大自然是一个蕴藏丰富的大宝库,社会是一个活生生的大学校。研学旅行通过变革教育方式,不仅让孩子们开阔视野、互帮互助中体会同学交往,学会学习或许是研学旅行最大的收获,谁掌握了学习的途径和方法,谁就掌握了知识和能力,这正是时代对未来的需要。
2019级国商二班魏珊珊同学家长:
为了响应青岛市教育局贯彻落实"十个一"项目,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我们国商二班的孩子们整装待发,在带队班主任鄢老师的带领下,踏上了为期三天的研学之旅。
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说句实话,孩子长这么大,这是第一次离开我们家长的怀抱,但是我对孩子充满信心,相信她一定会不负所望,顺利完成此次研学。
研学旅行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做为家长我举双手赞成,所以我鼓励孩子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让她相信自己可以独立、可以顺利完成此次研学任务。多给她正能量,让她有自信,一方面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另一方面对孩子的成长也是颇具意义。从研学第一天开始,孩子一路汇报着自己的行踪,每每到一个地方,孩子都会拍几张有纪念意义的照片发给我们,让我们确实感觉到孩子长大了,把孩子交给学校我们也确实放心。到了晚上,孩子会给我们讲解今天一天的研学知识,我们家长仿佛也身临其境,尤其是在三孔圣地学到的各种礼仪,真的是让我们惊艳到了,原来我们的孩子可以学的这么好!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孩子们在行走的课堂里,学习倾听、学习协作、学习思辩,且行且思考、且思且成长,不囿于书本、不桎于课堂,看世界、共成长。做为家长,我由衷地感谢学校给孩子们创造的研学机会、感谢校领导及老师们的辛苦付出,感谢研学机构的负责人,更感谢带队老师对孩子们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期待着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有更多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孩子们放眼看世界!
2019级商务一班韩景怡同学家长: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孩子研学回来后虽然一路劳累但难掩丰富见识后的喜悦。从红色爱国教育基地到孔孟故里一路生动道来,景怡深感新中国的建立是无数英烈用鲜血换来的,对祖国现在的太平和强盛更加珍爱!景怡讲了在孔庙看到的从“万仞宫墙”“金声玉振“棂星门”到“大成门”每一块匾额都有很深的渊源和典故,深感孔孟之道的深厚。增强了对知识的学习欲望。
希望孩子们以这次研学为新的起点,在财经学校努力学习多读书读好书!
2019级计算机二班车玉康同学家长:
孩子们通过这次红色研学旅行,近距离感受儒家文化、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了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了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培养了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真心感谢学校及老师们辛苦的付出。这样知识、能力、技能的培养在研学活动中得到了在教室里得不到的收获!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多多开展,家校联合,与孩子们共同成长!
2019级微机二班封子俞同学家长:
刚开始我们对孩子出去研学是有一定顾虑的,说实话长这么大,孩子很少离我们这么远,但雏鸟总是要学会飞翔,雄鹰总是属于蓝天。孩子总是需要自己的蓝天,所以我们尊重孩子意见,给报名研学,一开始我一直感觉研学就是出去玩玩,但本次研学回来一直在兴奋的表达两天的所学、所见、所感,跟我们分享他的成长和收获。
这是孩子第一次离开我们,单独行动,在走中学,学中走,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课外知识。
“孩子一直喋喋不休的讲研学的趣事,还问下次研学什么时候还想去!” “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告诉儿子,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浅薄,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躬行实践。如今研学旅游成为新的学习载体。旅行读书相互结合,能有效实现教学相长。两天的研学旅程,孩子们在台儿庄体会到了古城的韵味,历史的沉重。孩子们的脑洞,与传统文化碰撞的思想火花,用手中的笔书写下来感受,用镜头,记录一路精彩的旅程,游中学”、在“学中游”,寓教于乐,将红色经典、古城文化融入学习和生活中,完成了素质锻造的第一课。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行知结合,最好的教育永远在路上。
2019级会计2班刘汉奇同学家长:
首先我感觉研学这样的活动对于我们家长和学生们来讲是一项很陌生、很好奇的活动,当我看到研学机构负责人商经理发回来的图片和视频,我深深的感受到孩子们这趟没有白去,第一是学生们的饮食、住宿和安全我很满意,最主要的是孩子们通过研学能学到古代的礼仪和文化,能触发孩子们内心深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认知,这是最难得的,通过这次研学同学们平常在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到现场体会以及内心感受是有很大触动,这是我对这次研学活动的一点理解吧!
最后我代表家长朋友们向这次为研学活动辛苦付出的学校领导、老师和研学机构的负责人表示深深的感谢。
2019级计算机一班王琳同学家长:
下午到校参加学校举办的圣地凯归欢迎研学归来的迎接仪式,举办迎接仪式足以说明学校对这次研学重视性,心理很是期待见到孩子的那一刻的情景。
记得学校下达研学通知时是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研学景点115师、孔庙,台儿庄这些国家级景点是给对孩子的一次成长助力,让孩子身同感受儒家经典,领悟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可见学校对这次研学的用心。能跟同学们一起在实践中边看边学,会让孩子学会与同学之间的团队合作,更锻炼孩子的独自处事的能力,担心的是研学的行程安排紧凑,孩子独自外出能否独立完成,在看到孩子那一刻心理暖暖的,所有的担心挂念在这一刻释然了。站在前台,接受孩子行拜礼的时候,心理很是感动。
让我最有感触的是以前在家唯我独大的儿子,在研学这几天,长大了也成熟懂事了很多,为不让我担心每天都会给我打电话告知行程和我分享自己研学的心情,还用自己的零花钱给我买了小礼物,这次研学活动是非常成功的,非常感谢学校给孩子这非常难得的学习独立锻炼的机会,真心希望学校多举办这样类型的研学活动。
2019级会计一班刘琦同学家长:
我作为家长,对此次活动是支持的。在具有游乐性质的旅行中融入学习和教育的元素,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彰显着其不可替代的现实教育意义。
其一,研学旅行能拓展学生视野,夯实知识的纹理。
学生所学的大多是书本知识, 以间接经验和理性知识为主,接地气的感性知识始终欠缺,在进入信息化时代依然如此。
其二,研学旅行能增强和坚定学生对德育的理解与认同。
教育的根本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立德树人。而研学旅行恰恰另辟蹊径,让学生在游历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这种游历活动正是让中小学生增强德育教育的理解与认同的绝佳契机。增强对德育的理解与认同的路径主要是通过以身体变化影响心理变化,以心理不断趋于成熟促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