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财经职业学校体质提升计划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全面落实青岛市教育局印发的《2022年全市教育工作要点》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少年强,则国强”,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兴衰,关注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强化学生“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建立学校实施的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长效机制;完善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学生体质监测公布制度和评价制度;让每个学生掌握至少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提高,我校学生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合格率达到90%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学校体育工作体系;《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具有独特功能。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学校体育工作制度机制,建立教学、训练、竞赛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育人成效,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形成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体系。
(二)加大体育经费投入,改善运动场地和体育设施;增加体育经费投入,配齐学校体质健康训练和评价设备,并定期组织体育活动,围绕体质健康监测项目,采购相关项目训练的监测设备。
(三)建设以“健康第一”思想为主导的校园体育文化;学校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教师在教学、活动、生活中是要善于引导,改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错误是认识,转变思想,从“要我练”到“我要练”定期对学生进行体质于健康的知识教育,使学生形成终生体育的习惯,而习惯已经养成,则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四)设置以体质健康发展为导向的体育课程;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省定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同时体育课程以体质健康发展为导向,准备部分热身中重点联系中长跑耐力素质,结束部分放松时重点发展柔韧素质,基本部分除安排必要的力量素质、爆发力和协调性练习课程外,其余课程应以相关运动(如篮球、足球、排球等)为载体,旨在发展学生体质健康。
(五)制定以监督和评价为保障的“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方案;学校必须在上午课间操和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共计时间不低于1小时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并在此时间段开展课间阳光体育活动评比,推动课间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做到:(1)体育活动有组织,可以以班级、协会、宿舍和训练队为单位组织相关活动;(2)活动开展有竞技性,竞技性是体育运动魅力所在,是提升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体现;(3)活动过程有监督和评价,确保活动得以“落地”,效果得以体现,监督和评价最为关键。
(六)形成以群体运动会为周期的阶段性评比措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运动会。每年举办一次综合性阳光体育节、两次以上全校特色项目体育比赛,经常性地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竞赛活动,确保阳光体育运动覆盖全体学生。同时在国庆节前后举办全校大范围的群众体育运动会,项目体质健康监测项目为主,各班代表由抽签产生,形成各班级间体质健康评比。以此次运动会为周期,进行每年一次的评比活动。
(七)建立以“组织”为引导的体育活动“小团队”;丰富学校各类体育活动组织,形成体育协会、班级、宿舍和体育训练队等组织为主的多元化校园体育新样貌。
(八)完善以成绩为量化的学生体育学业考核评价制度;将学生自主选择的体育技能活动项目和学生体质测试结果纳入学业成绩考核,学业成绩实行等级表达。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数据测试工作,将学生体育学业成绩和体质测试结果记入学生体质档案。